死亡诗社影评:诗意的浪漫
中国诗词大会第四季第四场,一对70多岁老夫妻带着他们的孙女登台。他们来自一个四世同堂的家庭。当96岁的太姥姥用四川话徐徐念诗的时候,当老爷爷对携手45年的老伴儿,有些可爱地念出那句“我欲与君知,长命无绝衰”的时候,我们无不被浅浅地感动着,为他们传承的家风,为“土味情话”横行的今天,还存着的那份诗意的美好。
钱穆先生有一篇著名的讲义《我们如何读古诗》,他在里面说道:
“诗是讲我们心里东西的,若心里龌龊,怎能作出干净的诗,心里卑鄙,怎能作出光明的诗。所以学诗便会使人走上人生另一境界去。”
第一个离家很远求学的夜晚,在双眼濡湿中睡去再迷蒙醒来,满脑子都是“梦里不知身是客,一晌贪欢。”
还有“当时知道是寻常”,“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”………..
不知你是否有过这种感觉,好多好多童年硬生生啃下去的诗词,都带着作者创作时的一刻情深,在我们此后的一生中草蛇灰线,伏脉千里。那种感觉,就是穿越千年的心意相通。
我最喜爱的一次现代中国的演讲,是北京大学中文系毕业生,人民日报社副总编辑卢新宁回母校的演讲。其中有一句话无时无刻不在我的脑海中回响:
“不管将来的你们身处何处,不管将来的你们从事什么职业,是否都能常常自问,作为北大人,我们是否还存有那种浩然之气?那种精神的魅力,充实的人生,“天地之心、生民之命、往圣绝学”,是否还能在我们心中激起共鸣?”
Keating老师眸光明亮,深情地念着“我步入丛林,因为我希望生活有意义”的时候;
Neil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张开双臂,带上皇冠,感受雪风吹拂的时候;
Todd有些青涩胆怯,却又目光坚定地站上课桌,高呼“oh captain, my captain ”的时候,他们身上都有一种精神的魅力,那光芒不可阻挡。
诗歌是有说服力的。这种说服力不来自证据和逻辑这两种招致大脑天然反感的东西,而是来自从洪荒时代以来大脑就对它不设防的情绪感染力。(如果你想找到上述这句话的理论依据,可以参照《乌合之众》和《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》。)
其实浪漫主义电影本就是一首诗,总有一些能将人“像闪电般击穿”的情节,让人“醍醐灌顶”,仿佛“升华”。但站上桌子的我们明天还是要坐回椅子上继续生活,你依然是你。这也就是为何电影余温将尽后,我突然生出对它的厌恶。
它在给我美好世界的同时让身处现实世界的我倍感煎熬。这也许就是托尔维克在《旧制度与大革命》中说的:“人们耐心忍受着苦难,以为这是不可避免的,但一旦有人出主意消除苦难时,它就变得无法忍受了。”
这种无力感伴随我很久很久,但是后来渐渐明白,每个看过这部电影的人都应该接受它的鼓舞,去感受它理想主义的内核,然后尽全力找到一种适合自己的存在的方式。
我更希望能有一部三十周年纪念版的《死亡诗社》,能有一个不一样的结尾,像《历史系男生》:
几个已近中年的男生回到课堂,说说自己后来的人生。大概我们会看到那个雪地里追心爱姑娘的孩子成了律师合伙人。被双亲寄予厚望的“演员”终究还是妥协,进入了医学院。洒脱不羁,在胸前画上红色闪电的他收敛光芒,消失在人海。腼腆内敛的他从文艺青年变成了文艺中年。但我总觉得医生是《豪斯医生》里的医生,文艺青年会是《月亮与六便士》斯特里克兰式的人物。
是,最后我们也许还是会从事医学、法律、商业、工程,但这并不妨碍 诗歌,美丽,浪漫,爱情,成为我们生命的意义。
关于生活,每个人都该有特定的姿态,而不是特定的姿势。
最后送大家《仲夏夜之梦》吧
如果我们的出现冒犯了各位
请原谅我们的过失
就当我们出现时候,你们在这里睡了一觉
这场小小的闹剧只不过是一场梦境
各位请不要过分的怪罪
如果允许,我们会悔过
我是一个诚实的小鬼
如果我们有幸逃过惩罚 我们会很快改过自新
不然你就叫我是个骗子
好了 祝各位晚安 请把手给我 如果我们是朋友
再次请求你们的宽恕
来源:醒时有思醉有诗